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度)
学位授予单位 | 名称: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 |
代码:10488 |
2022年3月1日
一、总体概况
1.1学位授权点年度基本情况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2010年获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权,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理念,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开展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公益组织与志愿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等领域胜任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社工专硕学位点立足基层,服务地方社会,既鼓励学科交叉和多学科融合发展,又强调培养模式创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2020—2021年度本专业积极回应国家和社会治理新状况新挑战,并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进一步强化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公益慈善、青少年教育三个培养方向。一是开展社区“五社”联动机制建设与服务,参与社区“三微”改造;二是关注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儿童社会工作,举办家庭社会工作工作坊;三是开展公益慈善研究与志愿服务,组建教授义工队深入社区,探索音乐艺术治疗等实务操作方法。
1.2 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0-2021年度研究生招生基本情况如下:2020年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共计73名, 2021年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共计 99名;其中招录学生中无本科推免人数;2020、2021年学位授予人数分别为76人、73人。
2021年研究生协议与合同就业人数53人,就业率达到89.83%。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主要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签约单位地域以本省、和东南部城市为主。基层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中小学以及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
1.3研究生导师状况
本专业以培育教师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导向,坚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将良好的师德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本专业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卓越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模范。
在本专业学位教师中有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1 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1 人、校级三八红旗手 1人、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 2 人。本专业学位授权点注重师德师风制度体系设计和完善,增强导师选聘的灵活性、坚持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导师组轮训制等方式不断强化优化师资队伍。
2021年度,本专业学位授权点重点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弱化问题,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实务操作和政策分析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2.1师资数量、质量、结构、人才引育、学术创新团队培育和新增等情况。
近年来,社会工作硕士点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极优化教师团队结构,其中专任教师10名,正高级职称教师2名、副高级职称教师4人,中级职称教师4人,中青年教师队伍人数逐渐增大,年龄结构逐渐优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
社会工作硕士点聘有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湖北省妇联“我与祖国共奋进——寻找最美芳华70年70人”1人、湖北省志愿者协会抗击新冠疫情优秀志愿者4名,聘任国内知名高校博士3人。其中,本专业多名教师在湖北省社会学会、武汉市社会学会、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理论研究会、湖北省非营利中心、湖北省社科学术委员会等协会任职。2020-2021年,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9项,承接各类横向课题8项;本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省部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多篇研究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并被采纳。
本专业学科点开展青年教师国(境)外研修计划,如“青翼人才培养工程”,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为部分优秀青年教师提供经费补助。本专业学科点到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境)外高校学习、交流的教师达10余人次。
学院围绕师资力量提升,制定菡萏青椒培育计划,在社会工作系、行政管理系选拔优秀教师,开展公益慈善专业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采用一带一模式,本专业优秀资深教师与菡萏青椒计划入选教师一对一结对,提升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每学年选派2-3名教师前往开设公益慈善专业的国内高校开展为期不少于2个月的访学交流,其中每人次2周左右。资助教师参加公益慈善类学术会议、专题培训班。邀请公益慈善领域专家开展专题系列讲座。
此外,学院根据本学科发展需要,基于更新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的原则在2020年、2021年各引进一名青年教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教师引进符合本学科总体布局,充实了原教学研究团队中专业教师力量。
三、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3.1一流课程、核心课程、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省级质量工程、教学成果奖、出版规划教材(或马工程教材)
本学位点以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理念,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开展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公益组织与志愿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等领域胜任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面向研究生开设宏观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等课程,课程模块开设了 30 门课程,总学分设置为 42 分,其中专业基础课 14 学分,实践环节 9 学分。依据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武科大研〔2017〕23号) 第三章学制与学习年限中规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实行2-4年弹性学制。
本专业围绕“课堂、实验室、实习基地”+“第二课堂”的“3+1”专业培养模式,探索建立起 5 个“+”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教师资格证+社工师或心理咨询师或音乐治疗师等专业资格认证教师队伍能力要求;集中授课与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相结合的“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模拟沙盘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的实务能力提升模式;配备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素质教师的“理论+实践”的双师培养模式;“学校学习+机构实习”的学用相长模式,经过一系列的学科建设,本专业有4 名学生考取国内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科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3.2省部级以上学生竞赛获奖、学生论文质量、学生国际交流、国外留学生招收等。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社会工作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要求,并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社会治理新状况,进一步强化对研究生各方面的培养,具体表现为:
本专业学位学生的学位论文全部参与校外盲评,合格率达 95%;每年评选 2-4篇优秀学位论文。注重职业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本专业学位66名学生获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102 个,其中,4人获得了社会工作师证书,28人获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33人获得了教师资格证,9人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10 人获得了普通话证书,5人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4 人获得了人力资源证,9 人次获得了其它证书等。
学生参与竞赛踊跃,学科竞赛成果优异。多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大赛优秀奖,湖北省MSW(社工专业硕士)实务与技能大赛一等奖。学院近五年荣获全国挑战杯、创青春竞赛奖励8项,其中本专业获得2项。社工专业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省级大创项目3项。
四、科学研究水平提高
4.1科研项目数量、层次、经费,高水平论文数,著作数,专利转化,科研获奖等。
科研项目取得重要成果。2020-2021年,社工专业硕士学位点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其他各类项目10余项。项目总经费达80余万。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中英文论文10余篇。
五、学术交流与支撑平台建设
5.1举办或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有实质性内容的国际合作,新增省部级以上实验室、中心数量等。
为营造学术氛围,激发科研热情和提升实务能力。采用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学力量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以专场报告的形式,就专业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共同完成对MSW学生的授课与指导。2020-2021年,硕士点采取“链接资源,推动校社合作”的形式,与博雅、楚馨等 15个社会工作机构开展了长期合作,聘请 27 名机构导师参与专业实习督导与教学,组织召开专业学术会议、讲座15场。受国内外疫情影响,2020-2021年学生主要通过线上会议等方式参与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线下的国际交流和学术活动较少。
为促进学科发展,本硕士点通过健全机制,打造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的师资队伍,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鼓励导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率先成立教授社工队,与社区、社工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积累实务经验,拓展职业能力,提升育人水平。本硕士点还紧抓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省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创新创业研究所”、“劳动经济研究所”等校研机构,以及在我院挂靠的“湖北省创业研究会”等优势平台开展教育实践和服务社会活动。
六、社会服务贡献
充分利用专业平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组织开展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节,将价值引领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中,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党建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示范作用,社会工作党支部围绕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与黄家湖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
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增强实践育人实效。通过特色社团、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构建了“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成立社会工作协会、社工服务站,组织开展“情暖江城”公益创业大赛和社会工作实务与技能大赛。成立教授社工队,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或社工机构开展“四助”服务,累计在武汉、鄂州、黄冈等地为 20 多个社区的 500 多名干部和 1000 多名社区居民提供社工服务。
此外,本专业师生热心投身公益,积极参加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爱之星”支教团,赴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秭归、河南范县、湖北罗田开展素质教育支教和社会调研,探索“支教服务+社会调研”的实践模式和“助人+自助”成长导向,九年来直接惠及贫困山区群众 2000余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
七、学科管理制度建设
7.1学院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学科建设机制体制创新及推进情况等。
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位点管理制度清单
学院管理规定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硕士点组织机构与职责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硕士点内部管理制度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硕士点校外合作规划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学籍、学历、学位信息管理规定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任课教师管理规定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办法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论文盲审办法
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首页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规定
文法与经济学院MSW线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文法与经济学院MSW学位论文线上开题答辩基本要求